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完成中核汇能投资签约
近日,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管理的光大一带一路绿色基金(「光大绿色基金」)联合中核新兴产业基金(「中核产业基金」)完成中核汇能有限公司(「中核汇能」)的投资签约。中核汇能是中核集团的非核新能源产业开发建设与运营平台,此次为其首次对外融资,总融资额超过70亿元人民币,其他投资人包括中国人寿、川投能源、浙能电力、中信证券、军民融合产投基金等知名产业和机构投资人。
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上指出,“要支持发展中国家能源绿色低碳发展,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信息共享和能力建设,深化生态环境和气候治理合作”,在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强调,要“把绿色作为底色,推动绿色基础设施建设、绿色投资、绿色金融,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共同家园”。光大绿色基金紧紧围绕“一带一路”和“绿色”两个主题,在设立之初便确立了绿色能源、绿色环境、绿色制造和绿色生活四大绿色投向,通过投资培育能更好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国内优质企业,推动其产品、技术、服务“走出去”,促进绿色发展。
此次投资是光大绿色基金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金融工作、“一带一路”、绿色发展重要指示精神,践行绿色能源投资的积极探索。同时,此次投资也是落实光大集团与中核集团于2019年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的重要务实举措,将充分发挥双方各自在金融、新能源方面的业务布局和专业优势,实现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决策部署,光大绿色基金依托已有四大绿色投向,经过充分研究分析,在双碳相关领域选定三条投资主线开展投资:一是能源生产端。主要逻辑是以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辅以储能、氢能等手段,逐步替代化石能源发电。新能源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方式。预计至2060年实现碳中和时,光伏和风电将成为第一、二大发电来源,总装机量将比2020年分别增长30倍和6倍,行业发展前景广阔。在光伏、风电方面,重点关注下游需求驱动的设备销量增长机会,技术进步、并购整合带来的降本增效机会,以及集中式、分布式光伏发电运营商投资机会。在储能方面,关注技术创新类的锂电池及相关材料、新型固态电池,模式创新类的电池资产管理服务机会。在氢能方面,关注具备一定成熟度的制取、运输、加注设备和技术等。二是能源利用端,即在工业、交通、建筑等各个部门使用能源时实现零碳排放,主要逻辑是在能源脱碳的前提下实现电力化,剩余难以电力化的部分由氢能等进行补充。工业脱碳方面,重点关注具有较高成熟度的工艺改造、节能提效、新型材料、回收利用设备和技术等。交通脱碳方面,新能源汽车产业爆发增长是确定性机会,重点关注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核心部件,以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应用。建筑脱碳的方向是轻型化、集约化、制品化转型,从投资上关注装配式建筑、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等机会。三是减碳支持端。关注通过支持性的设备和技术辅助减少现有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重点关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ai、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绿色低碳产业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能迅速、显著提升相关行业的能效水平,降低最终排放。此次投资也是绿色基金在能源生产端投资主线上的重要布局。
中核汇能
中核汇能成立于2011年,主营业务包括风力、光伏发电,地热、充电桩等新能源项目的开发、建设、运营及维护。“十四五”期间,中核汇能将围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依托中核集团品牌优势,全面推动风电、光伏、地热、储能、氢能等多种清洁能源协同高效发展,全方位打造行业领先、世界一流的综合能源提供商、服务商。根据中核汇能母公司中国核电年报,2021年,中核汇能收入约46.21亿元,净利润约12.7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