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经济惯性下行,全年“圆满收官”难度提升
要点
回顾疫情升级前,国内经济处于微弱企稳阶段,需要逆周期政策持续托底,在实际需求尚未改善的前提下,仍然难改惯性下行的趋势。年初以来,新冠肺炎大规模爆发打乱原有的经济活动节奏与预期,带动经济加速下行,短期内面临重大冲击。疫情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影响国内经济:第一,政府加强人群管控,居民主动减少外出聚会聚餐,导致批发零售、餐饮、旅游、交通等服务消费业受挫(属于第三产业);第二,各地企业延迟复工,进而使短期内工业生产承压,企业资金周转紧绷,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与出口导向型产业。此外,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生产压力将通过全球产业链上下游被进一步放大与循环影响。
目前看,疫情对国内经济的拖累主要集中在一季度,体现在工业生产受阻,服务消费大幅度减少,商品消费推迟等方面,后续随着疫情危机的解除,被挤压的供给与需求将集中释放,进而带动经济呈现补偿性增长,因此长期内影响有限。事实上,疫情是短期问题,即使无疫情冲击,今年经济增长亦会持续放缓。疫情之下,2020年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等多个目标任务能否“圆满收官”面临进一步的挑战。
与sars事件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存在多方面的差异,包括病毒特性不同、国内人口流动性不同、公共卫生体系不同、经济活动受阻程度不同、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性与普及性不同,以及最为关键的是,2020年中国所处经济周期、其经济结构与外部国际环境都与当年不同。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性转型的阵痛期,2019年中国经济增长虽然总体平稳,但是gdp增速再创历史新低,经济韧性相对较弱。其本质是改革红利、人口红利和后发优势的边际递减。近年来消费逐渐成为经济增长重要推动力,出口与投资的作用相对下降。此外,2003年中美关系处于友好状态,两国经贸关系持续健康发展,但是在当前美国贸易保护主义“变本加厉”,美国向世界挑动贸易战,视中国为“战略竞争对手”。
初步测算,在疫情冲击下一季度经济增长放缓1.47个百分点。如前两期所述,即使无疫情影响,经济仍处于惯性下行阶段,在逆周期调节的持续推动下,全年gdp增速维持在5.8%左右,因此若二至四季度gdp增速等于5.8%,则全年gdp增幅进一步下降0.28个百分点至5.52%。若假设一旦疫情平息,工业生产节奏加速,后置消费需求将集中释放,二三季度经济或出现补偿性回升,以及逆周期政策力度的加大等,实际疫情对全年经济拖累或低于0.2个百分点。
当前疫情对海外经济的影响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1)病毒向全球扩散;2)全球产业链;3)中国消费需求挤压的影响。不考虑疫情在海外扩散情况,国内疫情对海外经济冲击更为有限,长期影响可以忽略不计。
企业融资方面,受节假日因素、地方债发行前置与前期统计口径调整等推动,1月社融放量增长,其背后主要推动力是基建投资加速与房地产政策调控放松的政策导向。与pmi数据类似,1月社融与信贷数据未充分反映疫情升级后的冲击。我们认为疫情影响下,居民中长期信贷或偏弱,但是企业整体融资需求不减。相反地,供给能否跟上是一个问题,但无需过虑,2月社融与信贷增长或面临着一定下降,但是政策驱动下,总量偏高将延续至二季度内。
同样地,疫情之下,股权投资机构各项工作进展受阻。募资端最大的问题在于lp出资意愿可能下调,其压力来自于两方面:第一,疫情可能导致实体企业与金融同业lp出资进度相对放缓,短期内其所持资金更侧重于自身运营周转等,风险偏好相对提升,出资节奏有所放缓;第二,国资lp受地方政府减税降费舒缓中小企业资金困难,新增额外防“疫”资金等影响,其出资进度也面临放缓。不过从时间上看,股权募资工作一般需要3-6个月,其中一季度通常是募资的淡季,疫情虽然拖累一季度进度,不影响全年募资工作,lp的股权基金投资需求被后置,但不等于大规模缩减。
对投资与投后管理而言,视乎被投企业经营业绩和估值变化,可能影响pe机构的盈利。与此同时,所谓“强者恒强”,疫情是一场压力测试,一方面能反映当前的拟投、已投企业的经营能力,从中发现投资新机遇;另一方面投资机构可以借此调整投资策略或协助被投企业经营决策的改善,展现自身为被投企业赋能增值,提供管理支持等优势。
从退出端看,短期下降,后续随着国内退出渠道不断拓展,疫情所带来的阻扰有可能被熨平。
关于当前风险点,建议关注以下四方面:1)海外疫情情况;2)中小企业,民营企业的复工复产进度,以及其面临的债务与资金周转问题;3)居民失业与就业情况;4)政府逆周期调节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