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控股公布2016年度中期业绩 基金募资总额上升38%至港币678亿元

积极布局具长远发展潜力的产业

中国光大控股有限公司(下称「光大控股」,股份代号:165.hk)今天公布截至2016年6月30日止之中期业绩。
                                                                         
2016年上半年,内地资本市场退出及上市通道仍然拥挤,市场流动性较为有限。受此影响,集团分批减持所持投资项目,投资收益并未得到充分反映。此外,内地证券市场不复2015年上半年的火热,分享来自光大证劵的利润亦有所下降。光大控股期内营业收益同比下跌12.8%至港币10.2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之盈利及每股盈利同比下跌56.3%,分别至港币14.1亿元及港币0.837元。
 
其中,投资及资产管理业务税后盈利为港币5.7亿元,同比下跌34.5%。来自光大证券的盈利贡献为港币5.2亿元,同比下跌74.4%;来自光大银行的除税后股息为港币3.2亿元,同比下跌3.0%。归属于本公司股东权益为港币368亿元,较2015年年底下跌6.6%。
 
于2016年6月,光大控股以港币9.3亿元出售光大证券(国际)有限公司余下49%股本予光大证券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实现利润达港币3.4亿元。此举彰显了公司集中资源发展跨境资产管理业务的决心。
 
董事会决议派发2016年度中期股息每股港币0.25元(2015年度中期:每股港币0.25元),与去年同期持平。
 
业务回顾
 
基金管理业务
 
涵括一级市场基金、二级市场基金、夹层基金、多策略另类投资基金(「fof基金」)及首誉光控资产管理公司(「首誉光控」)等领域,为来自亚太区、欧洲及美国等地的投资者提供多元化服务。
 
截至2016年6月30日,光大控股基金管理业务共管理33个基金(不包括以通道形式为其他外部机构募集的非主动管理类基金),共持有89个投后管理项目,其中16个项目在全球不同证券交易市场上市;募资总额较去年年底增加38.4%至港币678亿元,其中外部资金占约78%。
 
2016年上半年,光大控股在一级市场持续规模化增长,并加速设立新的基金产品。报告期内,光大控股成功与idg资本合作打造中国最大最具影响力的并购基金—idg光大产业并购基金」,总认缴规模为人民币200亿元,已完成首期人民币100亿元的募资;海外基金团队加快融资步伐,成立cel global investment fund(全球并购基金)。此外,光大安石房地产基金蝉联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企业研究所、清华大学房地产研究所和中国指数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评选的「中国房地产基金综合能力top 10榜单」第一名。
 
通过开拓新产品及与首誉光控、第三方销售机构的合作,光大控股二级市场团队开始逐步管理更多外部资金。期内,光大中国焦点基金被知名对冲基金研究评估机构barclayhedge评选为「2015年新兴市场-亚洲对冲基金」业绩冠军,随后更荣获2016年度「eurekahedge最佳亚洲长仓绝对回报基金」大奖。
 
自有资金投资业务
 
在推动各基金对外募资的同时,光大控股亦利用本部自有资金,以股权、债权、衍生品等多种投资方式,配合基金投资及管理业务加速发展。自有资金投资将持续扮演着推动光大控股各项业务发展的重要引擎。
 
截至2016年6月30日,集团自有资金投资业务总规模为港币131亿元。期内,光大控股对自有资金积极进行产业布局,分别投资海银基金、汇晨养老及circle internet financial ltd等行业的领先企业,加快布局互联网智慧、养老和区块链金融等领域。

截至2016年6月30日,光大控股持股的中国飞机租赁集团控股有限公司(「中飞租赁」)上半年同比利润增长超过100%。报告期内,光大控股以权益法计算分享中飞租赁税后利润达港币0.8亿元,同比上升100%。
 
其他发展亮点
 
2016年7月,光大控股获准发行面值总额不超过人民币128亿元的熊猫债,并完成首期人民币40亿元的发债工作,进一步利用国内外双融资平台拓宽公司的融资渠道。
 
2016年8月18日,集团持股24.84%的光大证券在香港联交所主板上市,股份代号6178.hk。
 
策略与展望
 
2016年下半年,环球经济仍然充满挑战。中国经济短期扭转困局的难度较大,预期中央仍会保持稳增长政策,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扩大总需求,为结构改革和培育新的增长动能腾出时间。
 
光大控股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先生表示:「尽管宏观经济环境复杂,但是中国经济下行以及供给侧改革也带来了新的投资机遇。下半年,光大控股将着重关注fof基金及合作设立大规模产业基金带来的机遇;持续拓展基金管理业务,发掘能与中国市场结合的海外项目;利用自有资金,深度培育养老等产业;高度重视风险控制,保持业务发展与防范风险之间的良性平衡。在业务平台日益成熟下,我们对下半年的表现十分乐观。」


(左起)执行董事兼首席财务官邓子俊先生、执行董事兼首席执行官陈爽先生、首席风险官曾瑞昌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