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加速經濟慣性下行,全年「圓滿收官」難度提升

要點

回顧疫情升級前,國內經濟處於微弱企穩階段,需要逆周期政策持續托底,在實際需求尚未改善的前提下,仍然難改慣性下行的趨勢。年初以來,新冠肺炎大規模爆發打亂原有的經濟活動節奏與預期,帶動經濟加速下行,短期內面臨重大衝擊。疫情主要通過兩個途徑影響國內經濟:第一,政府加強人群管控,居民主動減少外出聚會聚餐,導致批發零售、餐飲、旅遊、交通等服務消費業受挫(屬於第三產業);第二,各地企業延遲復工,進而使短期內工業生產承壓,企業資金周轉緊繃,特別是勞動密集型與出口導向型產業。此外,中國作為「世界工廠」,生產壓力將通過全球產業鏈上下游被進一步放大與循環影響。

目前看,疫情對國內經濟的拖累主要集中在一季度,體現在工業生產受阻,服務消費大幅度減少,商品消費推遲等方面,後續隨着疫情危機的解除,被擠壓的供給與需求將集中釋放,進而帶動經濟呈現補償性增長,因此長期內影響有限。事實上,疫情是短期問題,即使無疫情衝擊,今年經濟增長亦會持續放緩。疫情之下,2020年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等多個目標任務能否「圓滿收官」面臨進一步的挑戰。

與sars事件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存在多方面的差異,包括病毒特性不同、國內人口流動性不同、公共衛生體系不同、經濟活動受阻程度不同、互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的應用性與普及性不同,以及最為關鍵的是,2020年中國所處經濟周期、其經濟結構與外部國際環境都與當年不同。當前中國正處於經濟結構性轉型的陣痛期,2019年中國經濟增長雖然總體平穩,但是gdp增速再創歷史新低,經濟韌性相對較弱。其本質是改革紅利、人口紅利和後發優勢的邊際遞減。近年來消費逐漸成為經濟增長重要推動力,出口與投資的作用相對下降。此外,2003年中美關係處於友好狀態,兩國經貿關係持續健康發展,但是在當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變本加厲」,美國向世界挑動貿易戰,視中國為「戰略競爭對手」。

初步測算,在疫情衝擊下一季度經濟增長放緩1.47個百分點。如前兩期所述,即使無疫情影響,經濟仍處於慣性下行階段,在逆周期調節的持續推動下,全年gdp增速維持在5.8%左右,因此若二至四季度gdp增速等於5.8%,則全年gdp增幅進一步下降0.28個百分點至5.52%。若假設一旦疫情平息,工業生產節奏加速,後置消費需求將集中釋放,二三季度經濟或出現補償性回升,以及逆周期政策力度的加大等,實際疫情對全年經濟拖累或低於0.2個百分點。

當前疫情對海外經濟的影響主要通過以下三方面:1)病毒向全球擴散;2)全球產業鏈;3)中國消費需求擠壓的影響。不考慮疫情在海外擴散情況,國內疫情對海外經濟衝擊更為有限,長期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企業融資方面,受節假日因素、地方債發行前置與前期統計口徑調整等推動,1月社融放量增長,其背後主要推動力是基建投資加速與房地產政策調控放鬆的政策導向。與pmi數據類似,1月社融與信貸數據未充分反映疫情升級後的衝擊。我們認為疫情影響下,居民中長期信貸或偏弱,但是企業整體融資需求不減。相反地,供給能否跟上是一個問題,但無需過慮,2月社融與信貸增長或面臨著一定下降,但是政策驅動下,總量偏高將延續至二季度內。

同樣地,疫情之下,股權投資機構各項工作進展受阻。募資端最大的問題在於lp出資意願可能下調,其壓力來自於兩方面:第一,疫情可能導致實體企業與金融同業lp出資進度相對放緩,短期內其所持資金更側重於自身運營周轉等,風險偏好相對提升,出資節奏有所放緩;第二,國資lp受地方政府減稅降費舒緩中小企業資金困難,新增額外防「疫」資金等影響,其出資進度也面臨放緩。不過從時間上看,股權募資工作一般需要3-6個月,其中一季度通常是募資的淡季,疫情雖然拖累一季度進度,不影響全年募資工作,lp的股權基金投資需求被後置,但不等於大規模縮減。

對投資與投後管理而言,視乎被投企業經營業績和估值變化,可能影響pe機構的盈利。與此同時,所謂「強者恆強」,疫情是一場壓力測試,一方面能反映當前的擬投、已投企業的經營能力,從中發現投資新機遇;另一方面投資機構可以藉此調整投資策略或協助被投企業經營決策的改善,展現自身為被投企業賦能增值,提供管理支持等優勢。

從退出端看,短期下降,後續隨着國內退出渠道不斷拓展,疫情所帶來的阻擾有可能被熨平。

關於當前風險點,建議關注以下四方面:1)海外疫情情況;2)中小企業,民營企業的復工復產進度,以及其面臨的債務與資金周轉問題;3)居民失業與就業情況;4)政府逆周期調節力度。